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习文库

我校党建思政工作经验做法入选北京市委教育工委《2023年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做法汇编》

长期以来,学校各级党组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大思政”格局、强化“三全育人”等形式和措施,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3年3月至5月,根据市委教育工委工作安排,按照学校党委要求,在各二级党组织的积极配合下,在党委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党委组织部牵头,对过去一年学校各级、各部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好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梳理汇总,共收到基层和各部门报送的典型案例材料29篇,通过评审,向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报送推荐了5篇。我校有三篇典型做法入选《2023年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做法汇编》,分别是:

  学校党委《“选育管用”打造过硬基层党建组织员队伍》

  管理学院党委《“三课联动”构建学科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为例》

  第三附属医院党委《强化“三落实三抓好”推动支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三附院骨科党支部为例》

  下一步,学校党委还将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打造品牌、凝练特色,同时也将加大宣传推动力度,以方便各单位有针对性进行互学互鉴,在学校内部营造大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更高质量的发展。



“选育管用”打造过硬基层党建组织员队伍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以组织员队伍建设为切入点,补短板强弱项,聚焦“选、育、管、用”四个关键环节,打好队伍建设“组合拳”,为强党建、促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主要做法

  1.立起选的“铁标尺”,把好政治关。严格标准。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准,聚焦“有信仰、有情怀、有纪律、有素质”要求,提出8条选任资格,强化政治忠诚。严把程序。组织员队伍建设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严格选配条件和程序,二级党组织、组织部、校党委逐层逐级严格把关审核,强化政治过硬。严格考察。现实评价、廉政鉴定、师德师风考评纳入选聘考察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杜绝“带病上岗”,强化政治自律。

  2.瞄准育的“主方向”,把好能力关。思想引领。纳入党校教育培训计划,并入党务工作者培养体系,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集中与分散、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围绕政治理论、党内法规、工作实务等模块,提升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政治锤炼。安排组织员列席二级党组织会议,抽调参与校内政治巡察和日常检查,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增强政治锤炼,提升政治能力。技能培训。通过任职培训、技能分享、案例教学等方式,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引导组织员准确理解和把握职责、熟悉工作、掌握方法,提升职能力。

  3.拧紧管的“责任弦”,把好质量关。明确管理。组织部为主部门,指派专职干部负责统筹队伍建设、业务指导、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等工作。健全制度。制定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选聘要求、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等,为队伍建设和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机制。设置校院两级管理架构,完善上下联动联管运行机制,建立例会、报告工作、考核奖惩等制度,定期开展专项工作督查,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4.激活用的“内动力”,把好激励关。激励引导。落实岗位设置和待遇保障,精神、物质双向激励,提高工作认同感,调动积极性,发挥战斗力。关心关爱。组织部和各级党组织定期与组织员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工作状况,鼓励开展研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促进成长。对业绩突出的实行评优指标单列,提供组织推荐、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等机会,考核“优秀”作为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审时的重要参考。

  二、工作成效

  学校组织员队伍“头雁”效应明显,11名获党内表彰,其中1名被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中标校级课题攻关1项、重点2项、一般1项,其中1篇研究成果获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论文优秀奖。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得到充实,党建工作质量得到提升,新增“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北京市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

  (工作交流联系人:杨永兴)

“三课联动”构建学科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为例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课程思政支撑、实践课堂落实协同联动,在实践中探索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同向同行,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有机融合的学科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

  一、主要做法

  1.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引领,深挖学科特色优势,夯实第一课堂根基

  以“大思政”育人理念为指导,深挖管理专业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意见》,成立学院课程思政委员会。建设校级课程思政重点培育课;录制院级课程思政微慕课;挖掘卫生改革中国实践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虚拟仿真教学,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协同育人。

  2.以品牌活动为抓手,丰富思政教育形式,拓宽第二课堂阵地

  成立学院党建思政中心,通过第二课堂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创新政治理论学习方法及载体,打造思政教育活动品牌。探索积极分子培养党课“1+N”学习模式;推出“虹梦专栏”自媒体思政学习专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浸润思政教育,提升综合素养。

  3.以“湖畔-青春”工程为重点,构建实践育人体系,优化第三课堂载体

  重点塑造学科特色品牌学生实践工程——“湖畔-青春”系列工程:“青葵工程”,设立学术中心,举办本科生科研班、招募立项院级课题等,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青创工程”,开辟学院创业空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打造学生创新平台;“青职工程”,设立就业创业中心,举办模拟面试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助力学生职业发展;“青梅工程”,设立新闻中心,通过管院“三微一抖”新媒体传播提升思政教育成效。

  二、工作成效

  学院获批校级课程思政重点培育课3门;录制《大国重器,大道为民》系列微党课,院级课程思政微慕课5门;探索建设学科特色的“医院运营虚拟仿真系统”,“润物无声”的纵深推进思政教育

  党建思政中心打造系列学生品牌活动,常态化学科特色的素质教育,长效化学生干部的培养模式,模块化主题教育活动设计,系统化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成为学院三全育人的重要依托。

  “湖畔-青春”系列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青葵”工程覆盖一半以上的本科生。斩获第五届“杏林杯”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1项,市级金奖1项等。

  (工作交流联系人:王慧)

强化“三落实三抓好”推动支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三附院骨科党支部为例

  三附院党委在抓基层党支部建设中,着重围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医疗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过“三落实三抓好”推动支部建设与业务发展融合贯通。骨科党支部涵盖五个骨科临床科室,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促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

  一、主要做法

  1.落实促进中医药发展任务,抓好医疗服务建设。实行分管领导“一对一”定点帮带,指导支部班子积极参与部署各专业科室临床主攻方向,开展可视化针刀、中药动脉灌注等多项突出中习医结合特色的新技术,惠及患者千余人。定期主办清宫正骨、北中医骨伤学术研讨会。在科室诊疗区设有中医文化特色的宣传栏20余处,积极推进科室中医药文化建设。支部30余人次参加《养生堂》《新华大健康》等栏目,宣传中医药文化及知识,扩大医院影响力。

  2.落实促进中医药传承任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骨科党支部始终贯彻落实“守正创新”培养教学人才的指导思想,在老支书陈兆军同志的帮助、指导下,由支委于栋同志担任教研室主任,采用“传帮带”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建立教授“示范课”、副教授“观摩课”和青年教师“竞赛课”制度;定期举行教学观摩活动,在教学中深化中医骨伤治疗的优势。党员教师带头以身作则,将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及课堂教学,线上、线下课程均保质保量完成,全面落实“三全育人”。

  3.落实促进中医药创新任务,紧抓科研队伍建设。在院党委指导下,骨科党支部积极拓宽思路、创新方法,不断加强教学科研能力。由院党委委员陈卫衡同志牵头,组织各科党员骨干轮流带领骨科全体医护,开展两周1次的科研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凝练中医骨伤的学科内涵,以五大重点病种为抓手,以五个专业科室为单位,以各科主任、学术带头人为向导,积极开展紧扣临床实践需求的科研活动。

  二、工作成效

  不断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成功获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项目“中医骨伤治疗与运动康复智能化”,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唯一获批的教育部中医药领域建设项目转化平台。并且被评为“十四五”北京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荣登“信天下中国中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骨科专业全国第三十名,华北地区第四名,支部13位同志获得最具影响力医生称号。近五年支部教师参加校级教学比赛多次获奖,近三年教研室积极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并发表教学论文多篇。

  (工作交流联系人:陈黎明)